编者按:他们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他们的服装是“白大褂”,他们把无影灯下的手术室作为展现技艺的舞台,他们用手中的柳叶刀舞出最美的风采,他们的名字就是——外科医生!
○
○
“在这里练就的技能,是用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在这里多一份付出,病人们就能多几分生存的希望”,我院外科技术主任陈中皓语重心长的对手术室里的外科医生们如是说。
在上海交通大医院医院签订托管协议之后,医院派驻到海南分院的首批专家中的一员。他是肝胆外科的高手,在腔镜微创手术方面已有近二十年的经验,颇有造诣。
○
○
不辞辛劳,情系琼中百姓疾苦
刚到琼中,陈主任就迅速进入了角色,把自己完全融入到琼中的外科。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你都可以在外科病房看到他的身影,有时甚至到了深夜十一点,陈主任还精神抖擞,奋战在手术台上,为急诊病人排忧解难。
到我院外科方一月余,陈主任主刀的手术已达18台之多,而问及他时,他却把功劳归结于身边的团队:“外科业务能在短期内得到这么快的发展,是因为这里的团队基础打得牢,也是院领导、外科、麻醉科和其他兄弟科室的全力支持”,如此谦逊,怎能不让人感叹他的医德之高尚。
同时陈主任也坦承,来琼中之前,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是没想到琼中有如此众多的患者等着他的团队去治疗,医院的外科团队是如此的奋进。他说:“我来是为了替琼中的百姓解决问题而来,因为之前的外科主任,现担任院领导的苏院长把整个外科团队的基础打得非常扎实,所以在这里我不需要每台手术都主刀,只有难度大,之前开展少或者没法开展的刀我才主刀,但我要把当前外科微创化和快速康复的先进理念带给这里的外科医生,遇到患者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这样虽然手术难度增加了,但是手术创伤小了,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也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缩短病人的住院天数和术后恢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贫困县患病群众的各项负担”。
○
○
技艺精湛,妙手回春巧治重疾
﹃
生
命
之
歌
﹄
·
·
·
·
·
·
·
·
·
·
·
4月10日,外科来了一位急诊患者。该患者58岁,外伤导致腹腔和会阴处疼痛12小时后入院,病情严重,来院之后接诊的医生立即向陈主任请示。陈主任会诊后仔细分析了病情,按常规切除脾脏虽然简单,但是会对患者今后的劳动能力和心理带来很大影响。考虑到患者的脾脏裂口不是很大,陈主任毅然决定挑战难度系数极高的保脾手术。脾脏质地脆,易撕裂,又是极易出血的“血窦”,每缝一针对主刀医生的心理和技艺都是极大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小时之后,县医院史上第一例脾修补手术终于顺利完成,当看到麻醉记录单上术中出血量仅为ml的时候,汗透重衣的陈主任和助手们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只有他们才知道这一场漂亮的柳叶刀之舞是多么的艰辛,又是多么的成功。
以德服人,团队建设再攀新高
陈主任入驻外科部后,积极筹备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对外科部普外组人员结构及工作情况、疾病谱、医院相关科室发展情况、特色及进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融合上海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理念,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建设规划。他不仅坐镇专家门诊,参与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还在疑难手术中进行带教指导。在陈主任的悉心教导下,普外组工作稳中有升,病人从少到多,从分散到集中,病种基数进一步扩大,新住院病人数量明显增多。
“我很欣慰,咱们普外组的这群小伙子们责任心都很强,昨晚的值班医生林智,下夜班医院里,还有忙活了一个上午的陈文定医生,还有……他们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为了学习,他们一个个都放弃休息,认真观摩新的手术,这使我很感动。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刚下手术台的陈主任激动的说。他的敬业和专业也感染了身边的医生们,时近中午饭点,刚刚还在观摩手术的医生们却选择继续留下来,等待接下来的手术。问他们为什么这么拼,他们回答:“饭错过了还能补,手术错过一次就少一次啊”。
外科部普外组行政主任张惠明说:“在陈主任的言传身教下,外科部已经达成了共识:大家把手术室当成战场,每一台手术当成教材,只要有手术,不管大小,不论何时,不分专业,全组都能悉数到场,不错失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目前,在陈主任的带领下,县医院外科部普外组已顺利完成一系列高难度手术和新技术,如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复杂胆道结石手术、腹腔镜下肝脓肿开窗引流术、脾破裂修补术及乳腺癌根治术等,开展的手术涉及胃肠、肝胆、胰腺、甲乳、血管专业,所有普通外科常见的三、四级手术已经在我院外科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如今,很多曾经需要转院到海口求医的患者,在我院就得到了有效治疗,让琼中的老百姓能够就近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是琼中人民最直接最真切的福音。
让我们为这群刀尖上的舞者喝彩,为他们祝福,有了他们,琼中人民的健康一定会有着更坚实的保障!
图文来源:院办、外科联合供稿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