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什么时候开始理解对错此时起养育要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https://m.39.net/pf/a_7282164.html
一起学心理学的朋友,每次提起自己的孩子就后悔不已。宝宝出生后不但没有坚持母乳喂养,用奶瓶喂宝宝的时候自己也总偷懒,总喜欢把奶瓶用垫子加起来,让躺在床上的宝宝自己吃,而不是抱起宝宝喂。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早早分房睡不说,更是秉承“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原则。孩子小时候真的被“训练”得不哭不闹,特别听话。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玻璃心、自卑、情绪低落、跟母亲的距离感等等问题就暴露的越多,到小学高年级时更出现了抑郁的倾向。这也是朋友参加心理学学习的主要原因。许多人以为刚出生的婴儿只会哭和笑,没有细腻的情感。更有人以为养育婴儿的主要工作就是“喂养”,这是错误而且危险的看法。根据心理学的观察,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拥有了4种情绪;从2月龄到7个月之间,婴儿更是发展出了9种不同情绪。这些情绪的出现标志着婴儿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而父母对婴儿的回应,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已经在为宝宝未来的好性格打下基础。忽略婴儿的情绪是危险的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哭声免疫法”在全世界风靡一时。他认为婴儿大哭只是为了“作”,要求母亲完全忽略婴儿的情绪,并要求其在宝宝大声哭闹的时候走开,等孩子不哭了再去看看他。使用这样的方法,仅仅一两周后,婴儿就会变得更安静、听话,不哭闹,父母当然更省心。因此,这种育儿方法曾经风靡全球,更被无数中国父母接受。约翰华生更嚣张的号称:“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但讽刺的是,几十年后约翰华生自己的孩子并没有按照他的预想发展,他们都出现了严重的情绪和精神问题,要么多次自杀,要么穷困潦倒靠救济为生。而使用“哭声免疫法”养育成年的孩子,也大多出现了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精神问题。7个月以前婴儿就发展出9种不同情绪早在年,心理学家CarrollIzard及其同事用录像记录了婴儿对于握住冰块、玩具被人拿早、看见妈妈等事件时的反应,再把这些婴儿的表情给不知情的受试者观看,受试者对同一婴儿的同一表情给出了相同的判断。最终,这些观察和实验证明,婴儿刚刚出生时就拥有了4种情绪:满足、厌恶、痛苦、好奇。在婴儿7个月以前,他又会发展出愤怒、恐惧、快乐、悲伤、惊讶等情绪。到了2岁以前,他已经能够掌握诸如尴尬、嫉妒、内疚、骄傲、害羞等复杂的情绪了。当一个不到6个月的婴儿通过按按钮,或者踢腿让玩具发出声音的时候,他最容易产生惊讶和快乐的感受,而当婴儿在踢腿时没有听到“本该响起”的音乐时,他就可能感到愤怒或者悲伤。实验人员还观察到,对于婴儿的各种情绪越及时的给予回应,婴儿的情绪就更积极,也越擅长管理自己的情绪。宝宝多大开始知道“对错”?总有一些婴儿比其他孩子更难养,任何不顺心的事儿都能让他们大哭一通。很多人把这样的宝宝称为“高需求”宝宝,《育儿宝典》里认为每20个婴儿中就有一个高需求宝宝。但无论宝宝多么胡闹,很少有父母训斥宝宝说:“你这么哭是不对的!”因为宝宝根本不知道“对错”。婴儿产生“对错”的认知,是从产生自我意识开始的,其中一个标志是,他开始认识“镜子中的自己”。6个月左右婴儿认为镜子中的自己是“另一个玩伴”,而到了11个月左右他开始了解那是“自己”。当你发现宝宝开始对镜子着迷,试着在他鼻子上涂些颜色,并带他到镜子前,如果宝宝开始摸自己的鼻子,意识到自己的脸上有颜色,说明他的自我意识已经开始形成,孩子也开始产生“对错”的意识,你也可以开始跟宝宝“讲道理”了。几乎与此同时,宝宝发展出了“内疚”和“害羞”的情绪。也是从这个时刻开始,宝宝不但要悉心养育,还要开始“教育”了。许多父母在孩子上学后抱怨孩子易怒、玻璃心、内向、脆弱,抱怨孩子意志力弱,其实这些性格特点,早在孩子1岁左右就开始逐渐形成,而父母的教育方式正是这些性格形成的关键。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小宇在练习搭积木,每次试图放上第三块积木的时候,总是遇到失败,几次之后小宇就急了,一边哭一边哼哼唧唧的。小宇妈妈看不下去了,“你急什么啊,这有什么好着急的!”她在孩子搭上第二块积木时,开始“教”孩子:“你这两块积木搭得不整齐,当然一会儿要塌”,“你看你怎么又搭到旁边去了!”小宇搭在妈妈这样的教育下,搭了几次就放弃了。心理学研究发现,当母亲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nongzhong.com/gztp/124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