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麒麟妈妈。
“哇,你家俩孩子好乖哦,还会分享呢。”有朋友看到我家七七、一一互喂蛋糕时忍不住夸赞:“我家孩子就没有这种分享意识。”
比如说像这个样子哈哈哈。其实,她没看见我家两岁多的七七、一一为争一个乒乓球、帽子、衣架……哭得昏天黑地,撕心裂肺的景象。俩孩子有时遇到好吃的、好玩的会与人分享,有时却会为了保护自己一件“心爱”的东西而“大打出手”——俩孩子仿佛是“物权意识萌芽”与“享受分享乐趣”的并驾而行,让人觉得很是有趣。
0—6岁孩子物权意识的变化
在《儿童心理学——其实你不懂孩子》书中有有关孩子物权意识的演变过程。
1岁前,小孩没有物权意识,我的东西,你们随意拿;
1到2岁时,认为我喜欢的就是我的,但不太懂得“你的”和“我的”界限在哪儿;
2到岁时,变得“执拗”而敏感,时常我的东西不能碰,进入了物权敏感时期;
4岁左右,如果物权能被充分肯定和保护,孩子就能慢慢愿意交出并分享自己的东西。
5~6岁时,往往能形成相对成熟的物权观,也就是懂得维护自己的东西,也能和他人分享。
互相喂蛋糕的前提是保证自己有一份从这个演化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之所以两、三岁的孩子会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变得执着,实际上是因为处于物权意识的萌发期。保护好宝宝物权意识的萌发,不仅能顺利帮他度过这一阶段,也许更不会为“宝宝怎么不爱分享”这样的事情发愁。
三个小方法,让宝宝变得爱分享
由于七七、一一是双胞胎,所以一开始我们家就明确了哥哥七七用绿色奶瓶,弟弟一一用黄色奶瓶,还有像饭碗,书包之类的东西,我们都进行了划分和标记,也告诉他俩:爸爸、妈妈的东西不能动!(我们刚开始这么做只是为了“干净卫生”,没想到歪打正着)。
就这样在无意间,我们慢慢地让他俩懂得了“你的”、“我的”和“他的”之间的差别,这样的基础使得俩孩子大一些后,教他俩“分享”(实际上是为了少争东西少打架)时,没那么费劲。
这里我就我自家孩子的情况,和你聊聊让孩子懂得“分享”的三个小方法。
懂得“公平拥有”的原则
七七、一一刚1岁时,我让他俩把东西给我吃,他俩就会很“大方”给我,我也“毫不客气”地一口就吃没了!哪知他俩会立马哭得很伤心,之后有一段时间都不愿意把东西我。
我才意识到:小孩并不明白“分享”东西后,东西就会没了的结果。后来,我在和他俩一起玩时,就会问:一一,你把手里的苹果给妈妈吃,好不好?他递过来后,我只吃一半,剩下的一半留给他,而且我会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
等到下一次拿吃的东西时,他甚至不需要你问,都会主动递给你。像俩兄弟在一起时,我会给他俩两个吃的,让他们分一个,自己留一个,俩孩子也都很开心。
分享,不意味着自己没有,而是我把手中的苹果,换成了你手中的梨。所以如果孩子分享东西给你了,你除了开心地接受外,一定要适当“留”一点给孩子,可别太认真地“全拿了”(特别是对低龄宝宝,这点特别重要)。
制定好规则,轮流玩耍/吃喝
前段时间,我给七七、一一买了泡泡机,拿到小区院子里玩。一个4岁的小姑娘也想玩,就跟七七、一一说:你们把这个借给我们玩一下,我们一人玩一次行吗?#育儿有妙招#
七七、一一刚开始是有点懵懵地就同意了。庆幸的是,这个小姑娘特别守规则,不停地提醒大家要轮着玩。俩孩子不仅很顺利地就和这个小姐姐进行了分享,后来再碰到其他小朋友时,也请我帮他俩说清楚了“轮流玩耍”的规则,顺利实现了“分享”。
如果只有一盒酸奶,也可以轮流吃这件事对我的感触很深:孩子爱分享的前提是要有规则,有“榜样”,在分享中得到乐趣,而不是被逼迫。
和我家俩孩子一起玩泡泡机,特别遵守规则的小姐姐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家里陪孩子玩耍时,提前制定规则,教孩子学会“轮流玩耍”。
做“拿走”和“送回”的训练
如果宝宝还比较小的话,还可以和他做一些“拿走”和“送回”的游戏。
比如我借七七的帽子戴一戴,再还给七七;或者是俩孩子之间进行“有借有还”的游戏。如果孩子不愿意,就尊重他的意愿,等他愿意以后再进行就可以了。
两、三岁的孩子对“分享”这事并不是特别明白,更多的还是喜欢守着自己的东西。我们关键是让孩子觉得“分享”是件开心的事,而不是件“剥夺自己”的伤心事。
平日里对他们的分享要“留有余地”,不胡乱贴标签,保护好孩子,肯定他任何一点点的分享行为,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学会分享,并在这样的分享中收获朋友和乐趣。
你在平日里有哪些教孩子学会分享的办法,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不妨留言记得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