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换杯子的事儿,不少家长心里都有些排斥。总觉得明明宝宝喜欢奶瓶,用的也得心应手,有什么必要非得换呢?搞不好又是拒吃又是哭闹得,弄得人仰马翻,多划不来。若真是没影响,谁愿意讨人嫌的一次次唠叨呢。奶瓶因为流速慢,宝宝进食时含在嘴里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吃着睡着的情况更是见多不怪,牙就这么一直在奶里泡着的话,不龋齿都有点对不起这么有利的条件。另外,用奶瓶吃奶的时候,家长经常会让宝宝躺下来(毕竟就算自己会拿,坐着也喝不进嘴里),长期在这种吮吸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很容易导致宝宝颌骨发育不良,形成牙齿不齐、“地包天”或“天包地”等情况,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有损美貌呢。母乳宝宝虽然不用奶瓶喝奶,但会常用奶瓶喝水,加上有时候还得碰上母乳瓶喂,所以接触奶瓶的机会也不少,面临的局面差不多。我国的《儿童口腔保健指导技术规范》则建议,儿童十八个月后停止使用奶瓶,最晚不要超过两岁。也就是说宝宝在六到十八个月之间,应该走在放弃奶瓶的路上了。虽然我们给过更细致的替换方案推荐,比如从奶瓶先过渡到鸭嘴杯,再到吸管杯,接着学饮杯,最后使用敞口杯。但这只是为了让家长们在毫无头绪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实操参考,并不意味着必须按这个顺序来。事实上更换原则最终还是看宝宝的需求。打个比方,如果你一开始给宝宝用的是吸管杯,几天下来发现他一直容易呛咳,并且表现的不喜欢,那就换个鸭嘴杯试试,但这说不上是错误。又或者有些宝宝上来就是什么杯子也不感冒,连勺子都拒绝,非要抱着碗豪饮的,那干脆就顺着他的心意来,只要能喝进去就行,也没必要再回头找补前面那些过渡性水杯。更换各种杯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学会和成人一样使用普通杯子喝水。只要完成这个任务就算成功,过程嘛,当然可以各凭手段。所以,如果你就是不知道该怎么选杯子,可以按照我们给的参考顺序去尝试。但如果家长凭自己对宝宝的了解,心中有了主意,或者宝宝能适应更直接的变化,那么按自己的想法来也完全没问题。借着选水杯的事儿,正好也想向大家传递这么一个观念,书本上的知识很多是用来参考的,起一个指导作用,在把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最终还需要大家把它和实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优的效果。特别是在育儿这件事上,更没有现成的答案,时刻都在考验着家长的应变能力,确实是一个“一起长大”的过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