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0/00:20编者按:很多家长都以为小宝宝牙齿早晚要换,不需要担心牙齿健康,实际上有些十几个月的宝宝也会出现蛀牙,这和宝宝的饮食结构,睡前喝牛奶或者含着奶瓶入睡等有关系。花儿实验医院平海院区儿童齿科顾卓然医生,为本平台撰写此文。医院湖滨院区儿童齿科医生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委员会会员澳洲访问学者澳大利亚MRC肌功能训练认证医师什么是奶瓶龋?在工作中,我们常会遇见焦急的宝妈们带着2岁左右的宝宝来问,往往都是:“医生,我们宝贝的牙齿怎么黄黄的,有时候还掉下来一块儿,这是怎么回事啊?”这种情况,通常便是我们常说的“奶瓶龋”!“奶瓶龋”又被称为“喂养龋”,是“低龄儿童龋(ECC)”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龋病的发生肯定和奶有关。宝妈们又担心了:奶类是宝宝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组成,难道为了减少蛀牙,也要减少喝奶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讨人嫌的“奶瓶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吧!“奶瓶龋”产生的原因1、含奶瓶入睡有的妈妈喂完奶后,直接塞个奶嘴哄宝宝宝睡觉;有的妈妈则直接让宝宝含着奶瓶睡觉,长此以往,宝宝就容易长蛀牙。2、夜间频繁喂奶孩子喝奶的时候特别容易入睡,但由于宝贝睡觉时不断吮吸奶瓶,入睡后孩子的唾液分泌会减少,奶水聚集在牙齿表面,那么已经附着在牙面上的奶就很难去除了。宝宝入睡后无法清理口腔,口腔内的细菌在有奶等营养物的情况下会大量繁殖,产酸。久而久之,牙齿脱矿、剥脱,“奶瓶龋”就形成了。“奶瓶龋”的危害有哪些1、牙神经发炎奶瓶龋如果没能及时治疗,就会一步一步发展到牙神经,宝宝就会喊牙疼,甚至肿包流脓,烦躁、哭闹,不能正常入睡、玩耍和进食。2、影响面容及发音小朋友的门牙龋坏发黑不仅影响面容,严重龋坏至拔除的小朋友因门牙缺失,没有良好的封闭,会影响发音,甚至产生“吐舌”等不良习惯,进一步恶化面容。3、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可能因为前牙黑黑受到嘲笑,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孩子可能还会有自卑感。如何预防“奶瓶龋”1、在幼儿口内第一颗乳牙萌出之前采取口腔免疫措施,由父母帮助或辅助孩子每天刷牙两次,并选择软毛和刷头大小适合孩子年龄的牙刷。刷牙时,3岁以下的儿童,应该使用“一薄层”或“大米粒大小”量的含氟牙膏;3~6岁的儿童,应该使用“豌豆粒大小”量的含氟牙膏。牙刷上“一薄层”(左图)或“豌豆粒大小”(右图)量的含氟牙膏2、对于有患低龄儿童龋风险的儿童,推荐涂氟保护漆治疗。3、在口内第一颗乳牙萌出后的6个月内,且不晚于1岁前,带孩子看牙医,以评估幼儿患龋风险和对父母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包括一些预防口腔疾病的前期指导。4、避免高频食用含糖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特别是:避免使用奶瓶或密封儿童杯进食含糖饮料(例如果汁、饮料、甜茶、牛奶和糖);幼儿不应含着装满牛奶或含糖液体的奶瓶入睡;幼儿口内第一颗乳牙开始萌出时,或开始添加辅食时,应该停止非定时的随意母乳喂养;父母应该使幼儿在1岁后开始使用水杯进食液体,使幼儿在12~18个月的时间里逐渐戒除使用奶瓶进食。5、与口腔医生共同合作,确保每一个婴幼儿有机会进行口腔检查、健康咨询和采取预防措施。